【勞權】勞動基準法40週年對教師勞動權的啟示
《勞動基準法》(以下簡稱勞基法)在1984年8月1日正式施行,今年恰逢40周年。眾所皆知,勞基法的規定是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內容包含與勞工權益最相關的工資、工時及休假等,是我國保障個別勞工權益的根本大法。但長期以來,台灣勞工普遍缺乏對勞動法令的認識。2016-2018年間,執政者啟動勞基法兩次「一例一休」修法,引發極大爭議,也因此成為各界關注勞基法的契機。
《勞動基準法》(以下簡稱勞基法)在1984年8月1日正式施行,今年恰逢40周年。眾所皆知,勞基法的規定是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內容包含與勞工權益最相關的工資、工時及休假等,是我國保障個別勞工權益的根本大法。但長期以來,台灣勞工普遍缺乏對勞動法令的認識。2016-2018年間,執政者啟動勞基法兩次「一例一休」修法,引發極大爭議,也因此成為各界關注勞基法的契機。
理論出發點告訴我們,勞工不得有重大危害企業和平之行為,勞工也被期待,在企業內與其他勞工暨雇主得以合作,至少不能相當程度的破壞這種合作關係,而勞工對內對外所為之一定言論,就常為爭議所在。比較古典的勞動法規則說著:勞工有不違反與不侵害雇主利益之義務,如勞工作出牴觸此義務的言論,且「具體涉及勞動關係者」,其言論就可做為勞動契約終止之事由,可以遭解僱。
國際教育組織(Education International,簡稱EI)四年一度的世界大會(World Congress)是組織的最高治理單位,本次第10屆大會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共有來自150國家、1300位各國代表與觀察員與會,進行提案討論與全球領導團隊選舉。提案分為三類:會員組織提案、執委會提案(含章程修正案)與臨時提案,總計53個提案分為五大領域―工會成長、提升專業、捍衛民主、確保公平、推動和平,開放與會代表發言辯論。表決方式為代表舉「票卡」(voting card),現場多數決通過即形成大會決議,成為未來組織工作準則與方向。
全教總自十多年前開始倡議降低幼兒教育班級人數,教育部終於在112學年度開始試辦每班24人,並設定114學年度讓公幼與非營利全數達到每班24人的目標。
刑法中的誹謗罪,規定在妨害名譽及信用罪章中,依照刑法第310條規定「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從法條的文字,要滿足誹謗罪的成立要件須有以下三點:
近年來社會對於幼兒園內的不當對待案件與虐童抱持著高度的關注,這是因為大家對於兒童權力越來越重視的關係。但在這一波關注兒童權利的過程當中,也可以窺見對於幼教現場不友善的社會氛圍論述,筆者身為現場幼教老師,確實也明顯感受到這十幾年來社會對幼教老師充斥著各種懷疑、猜測與批判,這樣的負面情緒甚至延燒到漲個幼教場域的就業意願。
身為代理教師的我總是戰戰兢兢面對學校的人事物,總是不敢為自己發聲,但112年我獲得了學校的支持,有幸代表彰化縣角逐全國super教師獎項,準備期間教師會給予我非常多的幫助,接觸到全教總時也感受到滿滿的力量,告訴自己並不孤單。
身為一名國小老師,我深深感受到全教總所扮演的角色:為教師發聲,凝聚教育工作者的力量。透過全教總,我不但有機會參與全國super教師的選拔,更能廣泛的參與教育議題討論,將自身的聲音帶到更高的平台。全教總不僅是一個組織,更像是一個大家庭,讓我們共同分享教學心得、面對挑戰,並共同成長。
作為一位致力於社會實踐與教學創新的專業教育工作者,深信加入全教總對個人職業發展及教育理念實踐具有重大意義。
一開始加入全國教師總會是出自於一種心靈上的寄託,對我而言全教總也是權利的保障與個人的保護傘。在加入全教總的這幾年我發現,全教總是個不計個人利益且充滿教學熱忱的團隊組織,在這裡我看見許多默默付出與耕耘的教師,這個組織也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形成強而有力的力量,達到共學、共享和共好的優質環境,並使更多加入的教育人員在教學職涯走得放心、安心及窩心。
以前的我,剛加入全教總時,並沒有事先去了解它到底做了些什麼。只單純覺得「身為教師,當然要加入自己的組織」。但近年來,隨著整個大環境的改變、校事會議頻率的增加及詳讀每一期的會刊後,才猛然發現,全教總為教育做了這麼多奉獻、為老師爭取了這麼多權益!讓我們有歸屬感,更團結在一起。他們對教育的熱情及付出感動了我。同時,也發現它的組成,幾乎都是站在第一線的老師,所以能同理我們基層老師的需求及面臨的困境。除了能在專業上給予支持及肯定外,對於我們在相關法規上的困惑與盲點,更樂於解答與協助。深刻感受到,在教育這一條路上,因著他們,讓我多了一份安全感,不再投訴無門,孤立無援。
五年前,友人告知自己可以報名參加super教師選拔,但是要先加入嘉義縣教師工會。老實說,在當時偏鄉學校很多老師幾乎都不知道有教師工會,那時候嘉義縣教師工會辦公地點甚至還依附在嘉義市教師工會,讓當時跑去報名的自己覺得很不可思議,這時自己才恍然大悟,不僅各縣市學校的學生有城鄉差距,連各地區教師工會也有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