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AI:教師組織的提問與應扮演的角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2023年全球教育監督報告,以教育科技EdTech的時代該由誰主導,對整個教育界與科技交 會的趨勢提出大疑問。科技的演進不等同文明的進步,人類 透過思考來掌握新工具以優化環境,才能推動社會往前。在 全球瘋AI工具的當下,國際教育組織EI委託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進行研究,試圖提出教師組織的觀點,釐清AI與教育交會時 的思考盲點,以及教師應有的關鍵角色。
With AI與About AI 教育AI的討論分為兩類:使用AI工具進行教學(with AI,亦即AIED)、AI的授課與學習(about AI,亦稱AI素養)。 AI課程或研究不是件新鮮事,全球大學多年來都開設過許多 學分課,問題是課程內容大部分著重在科技與技術層面,忽 略了人性與社會層面。學生需要學習的不只是AI的技術運作 與研發,更重要的是運用AI工具的相關社會、道德與人權素 養。疫情使得高中以下學校開始增加使用教育科技,所需素 養卻少見於課程中,教學兩端都在實務中摸索,深怕自外於 世界趨勢,所產生的集體焦慮成為企業緊盯的利市。 教師組織的提問:教育AI有哪些沒說的? 教育AI的道德性、教學法、提升教育的理由至今仍存在 諸多疑點,較明顯的是這些AI教學工具強化了既存的偏見與 不公平,造成學生個資數據的濫用,擴大弱勢族群的數位落 差、縮減人性互動,使教育成為狹隘、技術性的系統。AI人工智能的本質是以人所不能及的速度去分析處理龐 大的數據資料,並且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屬於無意識的執 行,並非經過思考理解,AI表現出來的智能只是複製人類指 令邏輯的結果,是無法取代真正的人類智能。誤信教育AI廠商宣稱的高智能表現,使人們低估人類智能、過度倚賴AI系 統、忽視社會情緒學習的重要性,阻礙人類社會發展。 AI個人化學習工具,被認為是解決學生參與度低、缺乏學 習動機、學習成就落差等教育問題的靈藥,事實上是矽谷觀 點的產物,過分強調科技與個人主義,並以整體教育社群為 代價。AI個人化學習工具不等同於差異化教學,過分重視個 人化的學習路徑反而減損學生的自我實現能力,導致學習成 果的同化、社會技能減損、不利全人發展。一旦教師的權能 被AIED剝奪,成為單純的技術操作者,重要的教學價值與判 斷便被隱藏在AI工具後的商業邏輯所取代,導致教師專業知 能被削弱,教育走向服務商品化。
教師是關鍵守門員
教育AI的研發及運用似已成不可擋之趨勢,新科技帶來的 便利與成長是不可否認的,然而教師身為具有獨立思考與專 業判斷的使用者,應將可能有的社會風險與人性公義考量納 入專業教學中,參與AI教育政策與倫理規範的擬定,並持續 倡議要求教育AI應有規範控管、具備問責性、符合透明度。 教師在教學法的選用應避免深化既有偏見,留意個資數據的 保護條款,使教育AI成為輔助而非替代性工具。教育AI並非 海嘯,教師專業具有其不可被取代性,教師需要的是賦權與 專業培訓,提升學生的AI素養來選用最適工具,同時主動參 與相關討論及決策,成為AI與教育交會的關鍵守門員,方能 避免教育繼續走向不可預期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