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從使用者導向來思考,讓特教通報網更完善
鍾正信(全教總特殊教育委員會主委)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以下簡稱特教通報網)為國內推動特殊教育的重要網站,諸如鑑定安置、轉銜、專業團隊服務、巡迴輔導、助理員服務、相關福利與資源、特教相關數據等特教相關業務都與之相關,教育部每年出版的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其資料來源也都是依據特教通報網中的數據,因此特教通報網可說是國內推動與執行特教工作所不可或缺;然而如此重要的網站,卻有著資料未更新或付之闕如的狀況(例如:在團隊資源中的縣市教育局處特教科資料,居然還顯示著台北縣、桃園縣;團隊資源中的專業人員的查詢,更是查詢不到資料),至於管理單位不一、效能不彰、內容架構與現場需求不符等,更是長年為使用者詬病,以下將就特教通報網的問題進行探討。
多頭馬車,各唱各調
教育部雖然是特教通報網的主管機關,但目前網站的管理工作卻是分為國教階段由位於新北市秀山國小的管理單位負責,而大專的部分則由位於台中市臺灣體大的另一個管理單位負責,由兩個單位分別負責管理工作,看似人力與資源倍增,效能應可提升,但實際狀況卻不然,還曾出現學生過往鑑定資料有所缺漏的狀況,為此筆者曾以教師工會特教代表身分向學特司及國教署反應相關狀況要求改善,後續發現資料是在不同管理單位資料轉移中出現連結不完整的狀況,後續雖進行改善,但也可看出特教通報網在兩個單位各自為政這種多頭馬車領導狀況下,不僅未能提升效能,反衍生資料銜接落差問題。
特殊教育學生的需求大多都具有連貫性,因此特教通報網的資料延續性不僅重要,更事涉學生學習權益。此外,由於特教通報網內容牽涉諸多學生個資,因此在資訊安全維護上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管理單位繁多恐不利資安維護,建議應該整合管理單位,避免多免頭馬車、各自為政的狀況,以維護學生權益與資訊安全。
應重視使用者導向,效能提升刻不容緩
特教通報網作為推動特教工作的重要網站,其內容架構應符應現場所需,且在政府出資建置維護下,理當有足夠的資源維持其效能。然而長年以來許多使用特教通報網的特教教師或特教業務承辦人員,卻對特教通報網的內容架構與效能怨聲載道。最常見的問題是使用者介面不夠友善,操作介面不夠直覺;此外所設定資源或福利申請頁面與縣市端所需常有落差,以至於會有即便通報網內容有該項目,但卻因不符所需,而造成縣市端另行使用自製系統,甚或仍使用紙本申請等狀況。
在效能不彰的部分,常見的有網路資料上載卡關,尤其在鑑定安置工作區間,需要進行的填報量大時,還會有當機或無法登入的狀況。此外,更曾經出現因為填寫字數的超過限制而當機,造成辛苦填寫的鑑定資料遺失的狀況。亦曾有巡迴教師在特教通報網打紀錄時頻頻當機,因而去信詢問通報網,結果卻得到因為系統與資安問題,要求教師暫時除了逗號和句號避免使用其他符號,以免造成當機,此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回應。作為政府出資建置維護且是國內執行特教工作的重要網站,這樣的效能及穩定性著實令人不敢恭維。
鑑定資料難以嫁接,學生權益恐受損
在執行特殊生鑑定的鑑定評估工作(以下簡稱鑑評工作)時,特教通報網扮演重要的角色,鑑定評估人員需要在特教通報網上進行提報以及相關鑑評資料的填寫,但特教通報網的鑑評填寫欄位,其內容常與各縣市鑑評所使用測驗有落差,從而造成鑑評資料無法在通報網完整呈現,造成鑑評人員要另行使用其他系統填報或進行更多紙本文書作業來呈現,造成文書作業量倍增。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縣市選擇另行建置鑑定系統,但另行建置系統不僅增加額外支出(除了系統建置需要錢,後續維護更是所費不貲的長期支出),更產生資料嫁接的問題。當學生跨階段、跨縣市轉銜時,因各縣市鑑定系統都有與特教通報網嫁接的問題,且不同縣市的鑑定系統也有彼此相容性的問題,恐將造成學生轉銜資料不完整,進而影響學生受教權益。
整合管理使效能提升,務實調整令師生受益
綜上所述,教育部應正視目前特教通報網存在的問題,盡速整合特教通報網的管理單位,並優化特教通報網效能,從使用者需求的角度進行規劃,邀集具實際使用經驗的現場教師及相關人員共同研議,讓特教通報網的功能朝向現場所需進行改善。如此方能真正保障學生的受教權益,也有助於教育主管機關據以規劃符應特教現場需求的政策,以達特教通報網設置之初衷。從使用者導向來思考,讓特教通報網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