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打造「種籽方舟」為糧食永續啟航
王英倩(社會發展部主任)
自2011年起,全教總食農學堂透過提供內有「小麥」、「大豆」、「芝麻」、「紅藜」、「蕎麥」等台灣特色雜糧種子與教學材料的教學種子盒,已號召近3500位老師在校園推動復興國產雜糧,帶領上萬名學生深耕食農教育。
為什麼選擇從種子盒開始? 因為一顆小小的本土種子,體現出當地作物的特殊性,也是農民長久以來耕種知識與技術的成果,非常珍貴。郭華仁教授指出,自一萬多年前人類進入農耕時期,各地農民除採收種子食用外,亦有留種、保種的習慣,並且隨著人類遷徙的足跡擴散到世界各地,逐漸演變成能夠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的作物品系。
然而,現代商業與新科技的介入,讓種子成為公司的私有財產(專利權),農民反而必須向種苗公司購買種子。企業甚至研發出雜交一代的技術,意思是雜交一代的作物品質優良穩定,但其所得到的種子(雜交二代)根本無法順利生長,逼使農民必須每年向公司購買,最後導致作物的多樣性也逐漸減少。現在全球有75%的種子市場掌握在10家跨國企業手上,當農民失去種子自主權,國家的糧食自主權也岌岌可危(註)。
近年,國際上掀起「保種運動」的浪潮,有國家層級的保護措施,也有各地非政府組織協助農民保留種原,建立農民互助分享的網絡,並向大眾傳播保種知識與理念,例如印度的Navdanya,美國的Food Tank、澳洲的Seed SaversFoundation......等。台灣則在1993年成立「國家作物種原中心」,由政府保存在地種子,以因應未來環境或各種人為災難的挑戰,還有許多民間團體和學術單位不斷倡議及努力。長期致力於本土雜糧契作與加工的喜願行,於今(2022)年打造民間版的種籽方舟,將搜集台灣各地的雜糧種子,保存在低溫低濕的儲存空間,留下糧食安全的希望。全教總邀請為台灣糧食努力的您,一起響應!
參與「種籽方舟計畫」,詳見食農學堂網站https://reurl.cc/EXoY8k
註:參考資料:郭華仁等(2016),藏種於民-全球保種時代來臨!一顆種子,對抗敵端氣候、基改風險,打造我們的永續餐桌,果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