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113年全國首獎國小組:教育提燈者張嘉錄

2024-12-24

113年SUPER教師
全國首獎小教組張嘉錄 老師

時任學校:彰化縣朝興國小

教學年資:26

SUPER亮點:#創意教學 #全人發展 

我為何加入全教總?

        我於民國97年起加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這是一個基於對教師權益深刻理解與支持的選擇。教育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而教師則是這一基石的守護者。然而,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教師面臨著各種挑戰,包括工作壓力、薪資待遇及專業發展等問題。正因如此,我認為加入全教總是捍衛教師權益的必然之舉。

        我曾於102年5月25日響應全教總的號召,參加自由廣場的社運活動。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教師們的團結與力量。我們共同訴求的,不僅是個人的權益,更是為了整個教育體系的改善。只有在確保自身權益的前提下,教師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學,從而更好地指導與啟發學生。

        加入全教總,不僅讓我獲得了支持與資源,更重要的是讓我有機會參與到改善教育環境的行動中。我相信,只有教師自身的權益得到保障,才能在教學上發揮更大的熱情和創造力,進而真正造福學生。這份信念驅使著我不斷前行,也讓我在這個職業中找到了更深的使命感。我將繼續支持全教總的努力,為每一位教師的權益而奮鬥,並為教育的未來貢獻我的一份力量。



    在彰化縣社頭鄉朝興國小,一位教師以其無窮的創意與堅定的教育信念,點燃了偏鄉教育的燈塔。他是張嘉錄老師,一位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者。從語言障礙的孩子到全國 SUPER 教師,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縮影,更是對教育熱忱的最佳詮釋。

從困境中找到光明:張嘉錄老師的成長之路

        張嘉錄老師的童年充滿挑戰。先天的構音障礙讓他在求學路上備受嘲笑與孤立,甚至成為霸凌的對象。然而,他並未因此自暴自棄。國小五年級的一堂「說話課」成為他生命的轉捩點。他花一週時間準備,站上講台分享《西遊記》的章回內容,雖然初次上台時台下竊笑聲此起彼落,但他堅持每週登台,直到笑聲變為掌聲,直到他敢於抬頭看向台下的目光。

         多年後,張老師以「教育提燈者」的姿態站上了講台。他相信,教育的力量在於啟發與陪伴,而非強迫與灌輸。他的教學理念源於自身經歷,正如他所說:「我希望每個孩子的努力都能被看見,因為我知道被忽視的痛苦,也深知被理解的力量。」

創意教學的實踐:讓教育成為孩子的冒險旅程

        張嘉錄老師的課堂,從不僅僅是課本知識的傳遞,而是一場場豐富多彩的冒險。他認為,課堂應該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起點,而非被侷限於四堵牆內的學習空間。他設計了許多結合閱讀、藝術、科技與生活的特色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

1. 「讀策三國~玩轉華容道」:閱讀與遊戲的完美結合

        張老師將《三國演義》融入課堂,設計了結合角色扮演與益智桌遊的課程。學生在課堂上不僅閱讀文本,還能化身「小小說書人」,站上台分享角色故事,甚至參與「三國華容道」桌遊比賽。這堂課不僅讓學生愛上閱讀,更讓一位患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從不敢說話到勇敢站上台分享心得,成為班級中的焦點人物。張老師說:「閱讀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孩子心靈的開門鑰匙。」

2. 「藝契相投~分享美術館」:用藝術凝聚師生情誼

        在藝術課堂上,張老師推動「分享美術館」活動,鼓勵學生創作並與同學、老師交換作品。他認為,藝術創作沒有高低之分,每一幅畫都是孩子心靈的表達。在他的引導下,學生的作品不僅在校內展出,還走出校園參加展覽,甚至有學生因此找到藝術的熱情與方向。他說:「藝術是孩子心靈的語言,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說話。」

3. 「悅聽新聞~揚名主播檯」:培養數位時代的能力

        張老師深知科技的重要性,所以他設計了「揚名主播檯」課程,讓學生學習攝影、剪輯、撰寫新聞稿,甚至親自體驗主播角色。這堂課讓學生了解媒體的運作,並培養數位素養與團隊合作能力。張老師還帶領學生製作影片參賽,屢獲佳績。他相信:「科技是未來的語言,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用這種語言與世界對話。」

教育的核心: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光芒

        張嘉錄老師的教育哲學,始終圍繞著「全人教育」的核心。他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方向。他設計了許多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亮點。

1. 「我的未來我作主~金牌總鋪師」:生命教育的實踐

        在這堂課中,學生從種植蔥苗到製作蔥油餅,體驗作物成長的過程,並學習責任感與感恩之心。張老師說:「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命的啟發。我希望孩子們能在這樣的體驗中,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2. 「善的迴圈運動」:從改變自己到影響他人

        張老師在班級中推行「善的迴圈運動」,鼓勵學生從改變自己開始,進而幫助同學,創造良性的互動環境。他設計了「班級之星」評選活動,表揚學生的努力與進步,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被重視的價值。他說:「當孩子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時,他們就擁有了無限的可能。」

SUPER-Know-How:張嘉錄老師的教學提燈

        張嘉錄老師的教學打破以往的課室經驗,力求幫學生找到學習的光源,整合嘉錄老師的教學經驗,我們可以做為新教學的起點。 

步驟一:設計遊戲化課程框架,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第一步是設計遊戲化的課程框架,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激發學習動機。張老師認為,課程的核心在於讓學生「想學」,因此他透過遊戲化的方式,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生樂於參與的冒險。例如,嘉錄老師在「讀策三國」課程中,運用角色扮演與任務闖關的形式,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學習歷史知識並解決問題。

步驟二:融入體驗式學習活動,深化知識內化過程

        第二步是融入體驗式學習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以深化學習體驗。在完成課程框架設計後,張老師強調通過實作活動來強化學生的參與感與學習效果。例如,他的「我的未來我作主」課程,讓學生親自參與從種植到收穫的過程,學習計劃與責任感,並透過反思活動進一步深化學習成果。教師可以設計與課程主題相關的實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參與,並在活動結束後加入反思環節,幫助學生內化所學。同時,結合跨學科內容,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知識,提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步驟三:整合外部資源,擴展學生學習視野

        第三步是整合外部資源,突破課堂限制,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張老師強調,教育者應善用外部資源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他策劃的「線上名人堂」活動,邀請各領域專家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偏鄉的孩子也能接觸到世界級的視野。此外,他還透過申請公益計畫、自製教具等方式,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機會。教育者可以聯繫專家或社區資源,安排線上或線下的交流活動,並善用當地企業、圖書館或家長志工的支持,為課堂注入更多元的學習資源。

步驟四:運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批判性思考

        第四步是運用啟發式提問技術,引導學生思考,培養批判性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活動中,張老師運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從問題中學習。他的提問不僅聚焦於答案,更注重過程與思考。例如,他會問學生:「如果你是這個角色,你會怎麼做?」或「有沒有其他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步驟五:建立以愛與尊重為核心的班級文化
        最後一步是建立以愛與尊重為核心的班級文化,創造安全且正向的學習環境。嘉錄老師認為,教室管理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他推行「每週亮點人物」計畫,讓每個孩子的努力都被看到,並透過藝術創作與生命故事分享,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他相信,當學生感受到被愛與尊重,他們會更願意投入學習。教育者可以定期設置表揚活動,如「本週進步之星」,肯定學生的努力與成長,並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建立同儕間的理解與支持。 
一起投入超SUPER的教育提燈者吧!

        張嘉錄老師的教學技術,從課程設計到班級管理,形成了一條清晰的操作路徑:先吸引學生的興趣,再通過實作深化學習,接著擴展視野,然後培養思維,最後建立文化。 這套方法不僅適用於偏鄉教育,也能為任何教育場域提供靈感。同為教師的我們,可以參考這樣的教學風格,打造一個充滿活力與意義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實現更大的學習成就。

    歡迎所有的現場教師,一起投入超SUPER的教育提燈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