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的雙重使命:是後盾,也是制度改革者

當我們在工作上遭遇不公,感到孤立無援時,第一個念頭往往是尋求支持。許多老師正是抱持著這樣的期待加入了工會,這個想法非常真切,也點出了工會存在的根本價值之一:成為每一位會員最堅實的後盾。
今天,我們想與您深入探討工會如何履行它的使命。這份使命是雙重的:我們既要積極地支持與協助面臨困境的個人,也要致力於從根本上改革那些製造問題的制度。
工會的雙重使命:個案支持與結構改革的結合
要理解工會的運作方式,我們必須認識到它的兩大核心功能。這兩者並非對立,而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
- 個案支持:成為你最堅實的後盾
當你個人的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無論是聘約爭議、不合理的考核、或是職場壓力——工會是你第一個可以求助的地方。我們會提供諮詢、偕同您與校方溝通,並在必要時提供法律上的協助。這是工會最直接、也是最被會員所感受到的功能。我們承諾,不會讓任何一位會員在面對困難時感到孤單。 - 結構改革:成為推動進步的改革者
在提供個案支持的同時,工會更重要的責任,是去分析這些問題為何會一再發生。你的個案,對工會而言不僅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獨立事件,它更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數據」,幫助我們看見制度的全貌。當我們發現許多老師都面臨類似的困境時,就證明了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個人,而在於那個不合理的「結構」。
從個案到通案:集體力量的運作方式
這就是工會將「個案支持」轉化為「結構改革」的運作模式:
- 第一步:你的問題是我們行動的起點。
你向工會提出的每一個申訴,都是點亮問題的信號彈。 - 第二步:匯集證據,識別模式。
我們將分散的個案匯集起來,進行分析。當多個「點」連成一條「線」時,我們就能清晰地指出制度的漏洞所在(例如:排課辦法不公、申訴管道無效、考核標準模糊)。 - 第三步:發起集體行動,推動制度變革。
有了堅實的證據基礎,工會就能代表全體會員,向校方或主管機關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這可能是一次團體協商、一場政策遊說,或是一次公開的倡議。
舉例來說,你個人的考核爭議,可能正是點燃我們要求建立透明考核制度的火苗;你所遭遇的不合理超鐘點,可能成為我們爭取更公平授課時數規範的關鍵證據。透過這個過程,工會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建立了一個更公平、更健康的勞動環境,從而「預防」了未來更多人遭遇同樣的困境。
雙重使命的挑戰與策略
同時扮演好「後盾」與「改革者」這兩個角色,是工會最大的使命,但這也帶來了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如何讓我們集體的每一分力量,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有時,一個看似單純的個案,背後可能牽涉複雜的程序與長期的時間投入。這時,工會便需要與當事人共同評估,思考最有效的策略:我們是該將所有心力投入這場單一的戰役,還是可以將這個案作為關鍵的「槓桿」,去撬動一個能讓數百位會員同時受益的制度性變革?
這並非是「個案」與「通案」的取捨,而是「如何透過個案,最有效地達成通案改革」的策略思考。我們的目標,是找出能同時支持會員,並將個人經歷轉化為集體力量的智慧路徑。這種策略性的運作,正是工會作為一個專業組織,能比個人行動更強大、更具影響力的原因。
因此,當您向工會求助時,請理解我們不僅僅是在處理您的個人問題,我們也是在邀請您,將您的經歷轉化為推動集體進步的力量。你的問題很重要,它既是你個人的權益,也是我們共同邁向改革的第一步。歡迎你隨時與我們聯繫,讓我們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