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意識

教師工會(全教總 ),作為一個以教育工作者為主體的勞動組織,其本質與所有工會相同,皆以維護與提升會員的勞動權益為核心宗旨。然而,當勞動的場域從工廠產線轉移至育人無數的校園,其意義與運作模式便呈現出深刻而獨特的樣貌。一方面教師勞動權益的守護者,同時也肩負著提升教育專業、為學生受教品質發聲的公共責任。

確實,多數人對於工會與資方的立場想像都是對立面居多,畢竟工會的源起也是因為抗爭而來。然,如果靜下心來思考的話,兩者的關係可以說是一種「結構性的矛盾」,但不必然是「絕對的對立」。

在現代社會的討論中,「工會」一詞或許會立刻讓人聯想到罷工、抗議、以及薪資談判的畫面。這些印象固然是工會活動的一部分,也是工會的起源跟最根本的意義,但是對於工會的認識,如果停留在這裡,就看不見全貌。現代工會的本質,其實是關於尊嚴、平等與集體力量的實踐;它的影響力,也已經從個別的工廠、辦公室,擴展至整個社會的結構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