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教育部繼2023年修法保障代理教師完整聘期後,今年(2025)3月公布「聘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訂具合格教師資格的代理教師,可比照專任教師提敘薪級。至此,代理教師權益的兩大塊拼圖─「聘期」和「敘薪」終於補足。

《教師法》在2019年6月大幅修正,進而制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下稱《解聘辦法》),創設「校園事件處理會議」(下稱《校事會議》),希望能加快處理不適任教師。過去六年,全教總不斷提出建言,提醒教育部不要食緊挵破碗。尤其,去(2024)年《解聘辦法》欲上路之際,全教總即提醒該法案「防師如防賊」,完全忽略教育過程中親師溝通合作、教養對話的重要性,對教師行為的行政調查將綁得更緊,學校處理程序只會更加繁瑣,絕對會讓學校疲於奔命,甚至是「仇師毀校」。

教師的權益與教育品質息息相關,目前私校教師普遍面臨不穩定的工作環境,單打獨鬥難以改變現狀,但當教師團結一致,便能形成更強大的集體力量,與校方進行有效對話與協商,也唯有透過團結合作爭取,才能確保教師們自身的基本勞動權益,讓教師能更專注於教學工作,提升教育品質。

近期,教育部公布「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聘任辦法」修正草案,欲將私立專科以上兼任教師鐘點費由「學校視財務狀況定之」改成「不得低於公立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鐘點費支給數額」。有鑑於不少私立學校鐘點費超過30年都未加以調整,此次修正可望實質提高兼任教師待遇,但全教總同時也呼籲教育部切莫為德不卒,兼任教師鐘點費的差距僅為冰山一角,私校教師的各項勞動條件長期受到不公平對待,更應全面檢視並透過修法、加強私校監管等手段予以改善。

檢視台灣新生兒數自2016年起已連9年下降,113年又創新低,未來學齡人口數下滑是必然趨勢。少子化時代每位孩子成長都備受期待,應接受更全面的照顧,然,依目前教育部所訂「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下稱編制準則)規定國小每班人數29人、國中每班人數30人為原則;公立高中每班35人、私立高中每班45人、公、私立學校進修部每班40人為原則,我們以為班級學生人數是偏高,不利更精緻的學生教學與輔導,政府應把握少子化契機,全面降低各級學校班級學生人數,落實精緻化教學,提供學子更佳的學習照顧。

依據113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國內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身心障礙類學生共有13萬8,404人,安置於高級中等以下一般學校的有13萬4,054人(約96.86%),而其中安置在分散式資源班(以下簡稱資源班)的有7萬5,969人(約56.67%)。也就是說國內目前身心障礙學生約有96%以上都安置在一般學校,而其中又有超過半數以上都是在資源班當中接受特教服務,因此資源班學習環境的適切與否,顯著關係到國內半數以上身心障礙學生的就學權益。

隨著114學年度的腳步逼近,台灣幼教界一項重大政策即將面臨關鍵時刻。自民國100年幼托整合以來,政府承諾在所有幼兒園的大班必須配置一名合格教師,但原本的政策已經二度延期,改為114學年才要完整執行。

112年7月1日之後初任公教人員適用「確定提撥制」 (Defined Contribution, DC)退撫制度,設立公教人員個人專 戶,自114年元旦起,公教個人專戶退撫新制提供自主投資平 台,開放新進公教人員從事自主投資。本會整理相關資訊,提 醒(112、113學年度初入教育職場)會員思考如何運用制度 變革保障自身未來的退休生活。

尊重制度設計、理性管理公教退撫基金,落實財務健全本不難,但過往政府管理執行漠視專業,忽視精算報告及未能適時調整提撥,使得公教退撫基金財務累積了潛藏負債。然,111年公告的退撫基金的第8次精算報告,已具體呈現財務的新、舊缺口,經全教總積極遊說「撥補基金」也已法制化,我們還要容忍政府不依法撥補,及拖延撥補時程,重蹈覆轍年改之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