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EI 年度倡議:提高公共教育經費,優先改善教育品質與教師待遇

2023-05-12

蘇怡之(外事部主任)

誰在復甦中獲利、誰在喧嘩中被犧牲

    「公共教育是基本人權」―優質公共教育、教育公共化、教育為公共財是教師組織共同的核心價值,全世界教育體系經過近三年的疫情衝擊,在各國產生不同的負面效應,整體SDG 4進程倒退20年,公共教育經費不但被以經濟復甦優先之名排擠縮減,教育私有化與商業化更搭著數位教育產業的興起而有大舉復燃之勢,威脅著下一代公正的教育權。例如許多政府利用教育復甦預算,引進跨國數位科技學習企業(Big EdTech firms),大量採購其「創新的」軟硬體設備、應用教材、跨國聘用低薪資格不符之教師,或者將特定課程外包給民間教育機構承接,藉此展現短期的復甦績效。

EI年度倡議Go public! Fund

Education,將Education的E化為鉛筆的直條紋路,象徵著教育就是師生手中最熟悉的鉛筆、就是從最基本的拿起筆讀本書開始。優質教育是基本人權,更是國家重要的基礎建設,公共資金應優先投入教育。

圖片來源:EI GPFE toolkit

    被盯上的不只是IMF貸款束縛而國債纏身的中低收國家,也不再只是想像中大學寬鬆課表中的的遠距科目,在國際組織的推波助瀾之下,從ISTP到WECCE熱議的都是學前幼兒的創新數位學習。一幕幕幼兒與各式數位科技互動成長、彷若電影般卻真實存在的「量身訂做」教育型態,正在發生中。這些販售數位學習夢想的企業,獲利之高首度擠進世足賽賺取商譽資本(reputational capital)成為以運動洗白(sports washing)的超級贊助商,也就是畫面中可樂飲料或運動勾勾旁的黃金廣告。然而,比起炫目的教育科技國家更需要長期投資於教師、學校、社區,才能形成優質的教育學習環境。

    正如南非教師工會Maluleke所言,教師工會有責任去挑戰「政府認為民營業者可以讓教育服務更完整」的論述,「說到底,將教育列為國家優先議程,不是沒有資源,而是缺乏政治意願」。

工作過量、低薪、專業未被重視,造成全球仍缺近7千萬名教師

    根據UNESCO與EI調查報告,2020-21年教師離職率來到歷史新高、新進教師在最短時間內離開教職、或想加入教育專業的求職者人數急遽下降,這些教師短缺(teacher shortage)的惡性循環現象,成因都指向政府主管機關並未優先將教育經費用於提高教師待遇,中低收國家削減65%,中高收國家也削減33%,造成教育專業者普遍低落的勞動環境。報告指出,若想達成全球普及初等與中等教育,估計需要近7千萬的人投入教職。

    去年, 聯合國主辦之「轉型教育高峰會」(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Education Summit 2022),是各國政府集結起來面對問題的第一步,要求各國提高教育預算,將改善教師待遇與教學專業列為優先政治議程,以因應全球普遍教師短缺的問題。

    諷刺的是,去年春天起,包括英法比澳加葡匈與非洲多國教師工會,陸續發動不同程度的抗爭與罷工行動,揭露政府不願面對的事實:教師薪資已低到無法維持基本生活,必須靠兼職來養家糊口,或者自購教具,更不用提疫情期間教師自掏腰包支付防疫用品、給學生送餐或購置遠距學習設備。當數以萬計的教師上街頭,大聲疾呼「教師要隨通膨調薪」,不但學生投入行動聲援、也獲得高度的社會支持。此外,公民團體亦發起TaxEd Alliance,試圖從稅制改革、提高富人稅率,來為教育尋求更穩定永續的財源。

拿起筆,改變就此開始 #Go Public #Fund Education

    每年1月24日為聯合國UNESCO國際教育日(International Day of Education),今年主題:「投資人民,教育先行」(invest in people, prioritize education)呼應了教師工會的訴求,也帶動了各國政府將提高教育預算列為優先議程。烏拉圭教師工會FENAPES進行了全國民調,結果52%民眾支持提高公共教育預算,改善教師待遇。菲律賓由教師組織ACT帶頭發起全國性抗爭,訴求政府將公共教育經費提高到GDP 6%以上。

    於此脈絡下,EI啟動2023年度全球倡議「提高公共教育經費,優先改善教育品質與教師待遇」,以確保學生擁有優質的學習環境、教師獲得充分的支持來展現教學專業。秘書長David Edwards 表示,增加公共投資於教師,是影響優質教育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元素。保障教師的勞動權益、工作條件、合理的工作量與符合同級專業的薪資,高品質的教育環境才得以永續。確保教師參與決策、尊重其專業教學法,更是優質教育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