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給幼師的第一次:第一次養魚就上手

2022-06-13

關於「養魚」,幼師一定要知道的重要觀念!

魚是生命,沒有懶人養魚這種事情

    養魚對很多人來說都覺得麻煩,所以市面上都會標榜懶人養魚來吸引消費者,但作為水族人,我們必須大聲呼籲:魚隻是生命,每個生命都需要好好被對待,懶散的飼養對生命來並不是尊重的態度。所以,若幼師想要進入養魚的領域,務必要拋棄這個觀念喔!

魚好多很美麗?其實魚隻很痛苦!

    魚缸內有滿滿的魚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面,但所有的美麗背後都需要辛苦的付出,要進行高密度的飼養,需要有良好的過濾系統以及勤勞的維護,這些都不會是初學者可以做到事情,高密度的飼養,對魚來說也是非常的壓迫。想想幼兒園內的班級人數吧!如果有機會,你希望待在30人還是24人的班級呢?寬裕地飼養密度,比較能造就健康幸福的魚兒! 


關於「養魚」,幼師務必學習的基礎知識

養魚需要的水質

    水質是養魚最重要的基礎,看似透明的水質裡面卻可能有很多對魚隻有害的物質,只是肉眼看不到。我們生活中的自來水其實就是很好的水質,但當中的氯對魚隻有害,需要經過曝氣(靜置1天左右)才能導入魚缸,對魚隻較安全。

認識水中的毒素與解方:氨與硝化菌

    魚隻的吃喝拉撒都在魚缸內,我們可以想像,如果魚缸的水沒有過濾,魚隻就整天泡在自己的大便跟尿尿當中,要活下來並不容易。因此要為魚隻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過濾系統,才可能活得健康。

    硝化菌正是一種可以分解氨的細菌,魚隻要能活得好,就一定需要有硝化菌的生態,水族界有句話:「養魚之前先養水」。這養水就是建立硝化菌的過程。硝化菌普遍存在水中,有足夠的時間跟適合的空間就能讓他們生存,硝化菌需要有附著的空間,所以多孔隙的材質就是他們最好的住家,因此選擇適當的濾材才能夠建立好硝化系統,讓魚隻有乾淨的水質可以存活。

基礎的過濾系統與濾材

    魚缸的過濾基本可以分為三層,有其不同的作用。第一層會採用白棉,阻隔魚隻的大便跟顆粒較大的髒物,屬於物理過濾的功能;第二層是密度較高的生化棉,具有阻隔顆粒較小的髒物與初步培養硝化菌的功能;第三層就是多孔濾材,主要功能在培養硝化菌。

    一般最常看到的外掛式過濾系統,通常只具有初步的物理過濾,對於培養硝化菌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僅適用於30公分以下的魚缸,若想要更大的魚缸,就需要有更好的過濾系統才可以。我個人推薦上部過濾器,不只系統功能強大,由上而下的水流,亦能提高魚缸的溶氧量!

換水的頻率

    雖然有過濾系統,但魚缸畢竟跟自然環境不同,生態系統沒有那麼完全,仍是需要有外部的水定期注入,才能維持乾淨的水質。

    許多人都會詢問,到底多久該換水才好,其實要看整體魚缸的環境、餵食頻率與生態系統,也要根據所在地區的水質狀況而定,答案從每天換水到一個月一次都有。甚至日本人還發展出了盆缽養金魚的概念,透過正確換水的步驟,就算用盆缽,也能把金魚養得很好!

    普遍而言「魚缸越小、餵食越頻繁、過濾系統偏弱、沒有設置水草」這樣的狀況,換水的頻率就可以高一點。以幼兒園的情境來說,魚缸大概會介於1-2尺缸(30-60公分),如果有設置好過濾系統,每日少量餵食,其實1週換一次水是差不多的,每次可以換約一半的水,保持水質的乾淨。


第一次「養魚」就上手

    第一次養魚要上手,最忌諱急躁,一開始不建議馬上買魚就放入,要先把硬體設備處理好,運作順利之後才能導入魚隻。

  1. 準備魚缸、過濾器、打氣機
  2. 設置好之後,用自來水讓其運作約3-5天
  3. 放入1-2條小魚,觀察存活狀況
  4. 再經過1週當魚隻穩定,才逐漸放入其他魚隻
  5. 每日少量餵食,關於魚隻的食量(放入後5分鐘未食用完畢就是過量,飼料需要撈起來,避免汙染水質)

    對初學的幼師來說,大肚魚、蓋斑鬥魚或米奇魚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魚隻體型小,單價也不高,這幾種魚對水質跟打氣的要求也沒有到很高,存活相對容易。


將「養魚」融入幼兒園當中的話......

    養魚對幼兒來說是很好的經驗,因為觀察魚兒的生活幾乎是每位幼兒都很喜歡的活動。養魚的過程最具有教育意義就是餵食跟換水這兩件事情。

    幫魚隻換水的過程當中,幼兒可以學習如何維持魚缸周圍環境的乾淨,還有練習小肌肉的控制,每週的換水更能建立起幼兒對魚缸愛惜的責任感,經過勞力的付出後,「看著享受乾淨水質的魚隻」是養魚能帶給幼兒的幸福感之一。

    至於餵食,更是幼兒最喜歡的事情,但是「餵食」這個動作,卻不能只停留在滿足個人的慾望,餵食者本身必須要學習對被餵食者負責,因為照顧這件事情並不是單方面的,我們需要觀察對方究竟需要什麼,並依據他們的需要來提供適合的方式,這樣的做法才能對彼此有幫助,也才是一個負責任的照顧者。

    許多幼兒只知道一直餵食,卻沒有觀察魚究竟要吃多少,導致餵太多而汙染水質。事實上,魚隻不像貓、狗或鳥類等動物有很多表達情感的方式,而且還隔著魚缸,所以,觀察魚隻反而是一件更困難的事情,如何隔著魚缸看出魚隻的狀態與情感,可說是專屬水族人的驕傲呢!

    最後要補充的是,魚的壽命與生命力跟其他生物相比是比較低的,有時候就算做足了準備,還是會不明原因的死掉。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對魚隻可以隨隨便便,相反的,正因為不知道魚隻何時可能會死亡,決定要照顧牠們的當下,我們定要盡全力地做好準備來照顧牠,而當牠真的離我們而去,我們也需要學習看待生命的無常。

    簡言之,養魚的活動看似簡單,但透過幼師的引導,卻能讓幼兒在這過程當中學到很多對生命的尊重與觀察的能力。

    一起來養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