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111年全國首獎:美感教師郭惠娟

2022-10-11

111年SUPER教師

全國首獎幼教組  郭惠娟老師 

時任學校:新北市金山區金美國小附幼

教學年資:11年

SUPER亮點:#美感教育 #家鄉在地

我為何加入全教總?

    當初因為同事的引薦而加入教師組織,才發現組織中有一群為教師權力和專業成長付出許多心力的夥伴。首先,從每期的期刊裡我能夠閱讀並了解到關於教師的多面向議題,真心感受到組織夥伴的用心! 

    再者,組織為教師舉辦多場的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研習,研習內容對於教師專業增能部分都相當受用。另外,關於教師權利的議題,組織的夥伴們都非常願意傾聽基層老師的聲音並為其發聲團結同心地替教師處理教學現場的問題。

    最後,我認為加入教師組織不僅能夠讓教師獲得多方相關資訊並進而提升自我專業領域,亦能與夥伴們進行跨領域的交流學習,這是我身為組織成員最大的收穫! 


    出生於新北市的金山,童年的記憶就是山與海的交疊。家鄉古厝位於自然生態豐富的清水濕地旁。惠娟老師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階段,田野的回憶自然地湧上心頭:「我小時候就是在這片富有自然生態的溼地打滾玩耍。濕地的春,坐在田埂旁看著跟農人忙著翻土的成群鷺鷥,潔白身影一下起飛一下降落的模樣好不壯觀;佐著剛從地底被翻出來的新鮮土壤味,是一大享受 濕地的夏,小路兩旁的綠竹林在豔陽的照耀下光影隨風搖擺,高蹺鴴和小水鴨用高昂的叫聲催促我趕緊下水一起玩,濕地兩旁紅黃交錯的美人蕉相爭綻放 邀請我與它們一起比美。」


留在家鄉的願望,卻是父女價值的衝突

    惠娟老師的父親是家中長子,當時為了讓自己的弟妹們到外地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而選擇放棄進入大學機會開始工作養家,就這樣一路從年輕工作到退休都沒離開過家鄉金山。父親時常跟有讀書天份的惠娟耳提面命 :「妳以後一定要往市區發展才有出息,家鄉只有冷到發抖東北季風和下到令人發愁的雨」。

    然而,在考取正式教師填志願時,惠娟老師選擇回到家鄉金山區服務,「這個決定讓我的父親勃然大怒,不諒解我明明有機會能夠在城市發展,為何要填回這個他認為只有荒涼偏僻的地方。」惠娟老師苦笑著說。


童年的回憶,是自己留根的堅持

    惠娟老師從小學畢業後的十多年都在外地讀書,但是當面對幼兒教育時,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腦海裡浮現的盡是「童年在老家清水濕地無憂跑跳的時光,那時濕地是我的遊樂場;大肚魚和蝌蚪是玩伴;鷺鷥和麻雀是朋友;鬼針草和月桃葉是桌上佳餚,玩累了就往田裡一躺,玩髒了就往溝裡一跳,直到夕陽西下遠處傳來奶奶叫我回家吃飯的聲音」

    後來惠娟老師也邀請了父親擔任園內菜園的土地老師,教孩子們感受季節、種菜種瓜、敬天謝地。而善良順天的父親也因為幾年前小白鶴意外造訪自家農田而開始進行友善種植,以及擔任孩子們的土地老師所帶給他的溫暖與自信,讓父親開始對故鄉的印象改觀。

「家鄉的傳承、土地的意義以及善耕的循環,都必須靠教育深植在每個金山囝仔的心田裡,相信父親將會持續和我共同在這塊土地上努力耕耘;一起用守護家鄉的心,讓善的種子結成良的果實。」這是惠娟老師對自己的承諾。


SUPER-Know-How:師生共構的幼兒園美感學習環境

    美感教育是近年來幼兒園課程討論的重點方向,而在這個領域當中,惠娟老師深耕多年,有自己的一套美感教育課程規畫的經驗想法,對於推廣美學經驗更是不遺餘力,我們彙整惠娟老師在這個領域的相關經驗,希望讓未來有志推廣美感教育的老師能有更多的參考方向。 

空間的美:使用在地意象來進行視覺改造和氣氛經營

    美感並非是單一的標準或意象,美要有其意義跟故事,幼兒園當中要經營美感,園所環境是最容易改造的地方。惠娟老師在改造自己園所時,並非是優先選定素材,而是要先從整體的願景出發,連結到園內教師的教學理念才可能找出園所的特色。

    惠娟老師分享,當覺察了園所特色之後,將其視覺化,並經常地在園所內部的公共空間或角落當中出現,讓這些屬於園所美的特色,可以慢慢成為生活的日常。當在地元素具體浮現後,下一步就可以進入硬體環境的改善,因而在選擇施作廠商時,需要考慮兩個要件:有彈性空間可以客製化、能配合舊素材再生。

在地意象思考指引:

  1. 園所的特色和亮點是什麼?
  2. 如何將特色與亮點視覺化,成為環境設備的成員或氛圍營造的功臣?
  3. 幼兒如何與環境產生關係?這樣的互動該如何安排在作息?

時間的美:運用時間縱軸來規畫空間:從節氣牆與料理開始著手

    牆面是每天都會看見的地方,但放入了時間軸之後就會變得很不一樣,惠娟老師利用節氣的概念,把園內的牆面打造出濃濃的節氣感,依著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利用符合色調與季節的材料做佈置,從老師先開始做環境美感營造,春天的綠、夏天襯著清水濕地的蓮、秋天收成的稻穗,以及冬天蓮葉凋零的蓮蓬,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季節、感受在地。

    除了牆面之外,飲食更是生活重要的一環,把合宜的節氣料理導入日常飲食,讓「吃」也是一種美,進而誘發幼兒想要表徵飲食文化的動機,從佈置到孩子一同參與的季節手作,從我們一起吃到我們做出一起吃的東西,更將季節、生活做緊密的結合,同時這樣的手作也成為廊道季節桌的佈置。

師生用空間與時間建構美感校園環境

    當在地元素的空間與時令節氣的時間都已經除漸成形時,老師與幼兒的下一步,就是嘗試把美感的知覺,往外延伸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小從季節桌到整個園區的廊道環境,大到課程節慶與戶外學習區,都充滿著在地意象的元素和幼兒、老師的創作痕跡,所謂的共構,正是體現師生合作的最佳管道,結合了空間與時間的脈絡,讓美感可以在園所當中持續展現。在惠娟老師的美感教育脈絡當中,強調了5點重要的共構原則:

  • 了解園內的每個公共空間,依地形優勢思考共構內容
  • 累積並豐厚幼兒的賞析經驗,讓美隨時出現在日常生活。
  • 主題、節慶、在地活動延伸在公共空間裡,全園孩子皆能探索
  • 有階段性的規劃,協助幼兒堆疊美感能力,而非只強調作品產出
  • 讓幼兒參與決定環境的樣貌,讓他們覺得自己能有讓世界更美的能力

美感共構思考指引

  1. 共構內容要如何涵蓋全園各齡的幼兒?(難易程度)
  2. 素材取得是否容易?(取材日常、貼近生活)
  3. 教師專長與人力調度如何安排?(跨班共構)

     

一起投入超SUPER的美感領域吧!

    郭惠娟老師期許自己持續將藝術專長結合幼教專長 ,為孩子帶來不一樣的視野。對於美感教育的實行,她更希望藉由己身的美感專業規劃美感環境的師生共構執行模式,培養孩子的生活美學力,讓孩子相信自己擁有讓世界變美的超能力。惠娟老師更歡迎教學現場當中,對於幼兒美感教育有興趣的夥伴可以不用害怕,一起大膽地投入這個領域經營吧!


推薦人的話

    與惠娟老師的緣分從107學年度開始,因有著相同的理念與初衷--給孩子一個有著金山土地的童年回憶,他選擇調動至金美附幼與我一同共事,她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適應學校的運作後,至此將自己的美術專長與對家鄉金山的美好童年想像一同放入學校的運作中,在金美原有的在地課程經驗下,做更進一步的深化,將土地、童年與家鄉之美做連結,打造著屬於金美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金美國小附幼  張馨仁老師